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职业本科、产教融合、普职分流?这些热点今年代表委员怎么看

2022-03-11

南都讯 若论2021年教育行业的“C位”热点,除“双减”外当属职业教育。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召开;教育部先后发文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法》实施25年来首次“大修”,从制度上打破了职教学历“天花板”......一个个高光时刻让职业教育站在了风口上,但“春天”来了吗?
日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了《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2021年全国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893.10万人,职业本科在校生12.93万人。两类数据的百余倍差距显示,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攻坚克难的关键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第三场教育新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重要任务”,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如何提速提质?聚焦哪些方向?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不少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职业本科
呼吁纳入高职队伍排头兵 打造区域示范高地
“职业本科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在升级过程中,把高职队伍的‘排头兵’纳入职业本科的培养体系中。”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告诉南都记者,今年两会期间,她提交了《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建议》。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
而我国职业本科学校现有32所,其中民办22所、公办10所,2021年招生4.1万人、在校生数量12.9万人。职业本科学校数占高职(专科)学校总数的比例仅2.15%;招生规模占比仅0.74%,离“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要求相差较远。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
许玲认为,职业本科教育无论在试点院校数、专业数量及培养规模等方面,都处在高速增长期,建议把高职队伍的“排头兵”纳入职业本科的培养体系中,对公办职业本科院校加强政策支持并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进一步优化全国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及专业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产业较为发达地区,扩充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数量,打造区域职业本科教育示范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认为应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升本,即“双高”学校升格和举办职业本科专业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渠道,这批学校办学基础良好、实力雄厚,类型特色鲜明,能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郑亚莉表示,当前关于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已经完成顶层设计,关键是将政策落地,推动符合条件的专科职业院校升格或举办本科层次专业,做优做强职业本科院校的存量和增量。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建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要协同育人,中央财政和各省市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地方院校向职教本科学校升格、向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的经费。
已经连续三年关注本科职教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王红军今年把关注点放在了毕业生就业上。王红军认为目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其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名称,与普通本科专业名称不一致,专业也未纳入相应目录,导致职业本科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事业编制考试报名时,专业不吻合资格审核不通过。因此,他建议尽快将职业本科专业纳入考公考编目录。
 
关键词:产教融合
呼吁落实政策引导 建议建立督察制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最薄弱环节。去年通过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突出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而当前的产教融合存在哪些问题呢?
“我们在和企业对接中发现,由于合作边界的模糊不清,让合作双方有时感觉到束手束脚,比如设备、场地的如何投入和运营维护,教师的课酬与补贴参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企业除了能够录用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毕业生以外,还可以得到国家哪些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等等。”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冯为远向南都记者分析道。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
这一问题回到需求端的直接结果便是产教融合育人效果不明显。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以服务业为例,指出服务业的技能培训方面,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够匹配,技能培训水平和标准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流动大,导致在服务业领域“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现象普遍并存。
如何破解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政策落实和政府统筹成为了此次两会中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呼声。“如今为支持企业进行产教融合而给予的优惠政策已形成一套组合拳,当前最主要的是政策引导,需要各地落实可操作的配套细则,包括企业的税收减免、教育附加费减免、土地金融政策等,增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原始动力。因此,我建议针对产教融合政策落地情况,国家、地方政府可以参照环保政策的督察工作,建立督察制度,确保多部门有效协同。”许玲说道。
姚劲波则建议由企业承担更多人才培养的责任,在办学体制上,强化政府统筹、行业指导的模式,深化企业参与,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责。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表示,应实现产教融合从校企“自由恋爱”转变为政府“做媒”,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主动协调好教育、经济、劳动、就业等领域。

关键词:普职分流
建议探索特色高中实现高中教育多类型发展
对于家长而言,职业教育发展走向的最直接体现是当下如何应对“普职分流”带来的焦虑。今年2月23日,陈子季在教育新春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很有必要。
但目前最受争议的是“普”与“职”各占多少比例?对此,今年两会民进中央建议从“刚性分流”转向“柔性分流”。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方面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省市可开展高中后“普职”分流,将分流的重心上移,将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主体。
今年2月23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教育新春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南都提问,重申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很有必要。
民进中央还建议淡化普职的区别,模糊分流的概念,从“普职二轨分流”转向高中阶段教育多类型发展,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转换通道。强化综合高中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发展。
如在普通高中课程之外,可开设职业应用类课程并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毕业要求和考试制度,为高中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普通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中职与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双向流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在中职和普高之间及时调整转换。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胡卫也提出了“普职融合”的构想。他建议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充分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权;稳步推进普高与中职合并重组,加快发展新型综合高中,从而化解“中考分流恐慌”,真正改善高中教育质量。
今年教育部还计划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通过3到5年时间,集中力量建成1000所左右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建设一批品牌专业,示范带动中职教育质量总体提升。全国人大代表、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苟兴龙建议,国家或省级层面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职高/中职教育质量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

信息与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

地址:华中师范大学东区教育培训大楼6楼
免费电话:4006-027-306

.

武汉尚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6012446号-1